2021中国海上风电建设与卓越运维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06-25 16:50:23

2021年6月17-18日,由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支持,诺本集团主办的“2021中国海上风电建设与卓越运维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

此次论坛旨在为海上风电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以促进先进技术与经验的交流,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进而加快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来自国内外知名电力集团、能源投资方、海上风电整机厂、发电机生产厂以及先进的材料设备供应商等齐聚上海,共同探讨国内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交流海上风电最新材料和技术应用,从而寻求最佳合作伙伴。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新能源业务总监兼副总工程师、综合规划院院长李健英致欢迎辞。

我国“30 60”碳排放目标提出后,未来国家将会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快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发展海上风电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作为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海上风电具有单体规模大、年利用小时数高的特点,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对降低碳排放具有显著作用,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

但从2022年开始,中央财政将不再对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补贴。地方政府接力国家补贴意愿尚不明确,使得刚进入商业化阶段不久,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海上风电承受巨大压力。此外,由于海上风电要远比陆上风电的风险大,技术难度更高,未来如何依靠政府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来保障和推动产业稳妥的发展,如何通过机组大型化,利用大规模开发所形成的规模效应、专业化施工船舶和设备的投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普及等来带动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下降,以及发电效率的提升,都是可再生能源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

本届论坛上,嘉宾们围绕海上风电政策走向、市场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自然资源部东海局海域与海岛管理处(海洋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王金辉带来了主题演讲《海上风电用海用岛政策浅析》。

伍德麦肯兹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首席顾问李小杨以《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展望》为题发表演讲,和大家探讨了未来十年海上风电的发展速度及如何实现海上风电的快速可持续增长。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高级贸易投资官员张莹和大家探讨了海上风电全球化趋势下的中英合作机遇。

随着海上风电的发展,海上风电场建设不得不需要转移到离岸更远的地方,更深的水域,从而导致运维成本增加。此外,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水深不断增大,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导致风机基础结构尺度不断变大,对运输、施工工艺、船机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上风电规模化、集中化开发迫在眉睫。如何降低成本,提高风电场效益,成为了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问题。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设计研究院电气专业总工李远分享了《平价上网时代深远海海上风电电气方案的探索》,和大家探讨了如何通过选择集电海缆方案、海上升压站方案及电气整体方案,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李远表示,随着风机容量的增大和66kV设备成本的降低,66kV海缆将逐步替代35kV海缆,平价时代降低海缆投资将成为海上风电将本增效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使用特高压海缆、变径海缆和优化海缆截面选择等措施均可不同程度降低送出海缆投资。海上风电场规模化开发及海上升压站的技术创新,是海上风电降本增效的重要选择。除了海上升压站的紧凑型设计,海上风电场的集中连片开发也是降本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还有全功能集成式海上升压站,取消了陆上集控中心,从而减少工程总投资。未来,远海风电电气整体方案采用设置海上高抗补偿站的交流送出方案和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方案,将在深远海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哈电风能有限公司风电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系统设计师徐可带来了主题演讲《哈电风能在海上风电技术的探索》,从机型开发、抗台风政策、漂浮式基础三个方面展开了介绍。机型开发上,针对不同的海域场景应用,哈电风能推出了不同的海上风电机组,包括4MW系列、5MW系列,今年哈电风能又推出了6-8MW平台系列。哈电风能从第一代产品5MW海上风电机组平台发展到第三代产品15MW海上风电机组平台,额定功率增大至12~15MW,叶轮直径230m+,项目2021年启动,计划于2023年完结。此外,徐可还和大家分享了哈电风能在抗台风策略和漂浮式基础上的探索与研究。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郑荣坤发表了主题演讲《深远海海上风电基础设计挑战与创新》,分享了广东省海上风电工程实践以及深远海海上风电的工程挑战与技术创新。广东院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在我国海域的工程化落地,多次受业主委托开展相关科研攻关项目,并在新型浮式基础设计上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此外,风机基础一体化设计、基础施工工艺与装备革新、—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专业化的海上风电母港、“海上风电+X”发展模式等科技创新手段也将不断完善优化。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运维总监龚优华和大家分享了中广核海上风电运维检修管理流程,探讨了海上风电降本增效的创新实践。龚优华表示,海上风电场的根本目的是经营利润,应对平价时代,如何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有效发挥规模化、集群化效应,分摊经营成本,需要海上风电产业链“朋友圈”成员携手努力。按照开发和保护并重,防治和修复相结合的原则,以能源-生态创新发展模式为重点,创新开发“新能源+”综合产业基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陆上产业基地”的综合产业链项目,通过海上风电高桩承台基础网箱养殖方案开发渔业,提升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南通风电运维海洋工程公司董事长周华和大家探讨了海上风电运维船舶解决方案。目前海上风电运维到达性是交通运维的主要困难,特别是江苏远海,广东沿海的海上风电项目,以现有的运维交通船来说大部分不能够满足全年75%的有效出海率,且航速底,效率低等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前考虑整体解决方案。海上风电运维提前规划整体解决方案,提前统筹项目所需运维船舶及装备。不同海域,不同规模项目需要不同数量、不同类型的运维船舶,最终目的是需要安全的高效率高可达性的运维船舶。这样才能够安全、高效地保障海上风电场的正常运营及提高发电量。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服务分公司海上区域营销总监李振东带来了《上海电气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运维介绍》,从运维参与产品设计、预防与诊断、精益运维三个方面分享了如何最大化提升客户价值。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中心经理助理周中良和大家分享了海上升压站的数字化设计和工厂化建造。

当前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并网输电。海上风电场与电的链接距离远、容量大,与传统的交流输电相比,采用高压直流输电实现并网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没有换相失败问题,还可为电网提供无功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风电研究中心主任蔡旭带来了《海上风电直流输出技术讨论》,和大家探讨了风场柔直送出系统稳定性问题、海上换流站的小型化问题以及海上换流器的高可靠低成本化问题。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分布式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李光辉带来了主题演讲《海上风电并网仿真与稳定控制技术》。

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阳岳希和大家探讨了《海上风电柔直并网成套设计》,从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关键设备、海上平台、海外工程业绩等方面展开了介绍。

组委会还组织安排了两场小组讨论,主题分别为“大基地定制化开发模式探讨”、“海上风电风险防控”,嘉宾们积极互动、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

此外,自然资源部东海局、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上海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风电产业创新中心、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大唐(上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市核电办、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交通大学、伍德麦肯兹、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福建省福能海峡发电有限公司、福建莆田闽投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浙江浙能嘉兴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浙能集团技术研究院、中国能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建上海电力设计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远景能源、龙源远景新能源、哈电风能、华锐风电、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西门子歌美飒再生能源(上海)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山东中车风电有限公司、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运维江苏有限公司、南通风电运维海洋工程公司、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振华重工、福建福船、泰胜风能、天顺风能、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华电重工、招商局工业集团、海油工程、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仑顿海事咨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积极参与了大会。为期两天的峰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近期会议 查看更多